交大主页 | 中文 | English |
您当前的位置是:学院首页|学科与科研|学术团队|

数字化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数字化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1 研究所简介
数字化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是专业从事数字化制造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数字化装备和高精密零件研制的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该研究所集教学、研究与开发、技术服务为一体,面向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以高科技产品的应用为目标,依托“载运工具先进制造与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与运用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旨在将信息技术、数控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促进产品设计制造方法和工模具的创新与发展,实现产品设计制造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字化与自动化。
研究所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分别毕业于天津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是一支结构合理、富有朝气,以高学历、高水平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创新学术团体。
研究所拥有三轴、四轴、五轴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三坐标测量机,大功率超声加工机床,以及多种先进的CAD/CAE/CAM软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教育部、广东省教育部联合计划等科技项目的支持下,在数字化制造技术与装备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2 研究方向
(1) 数字化制造技术与装备
开展航空、航天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复杂零件数字化制造、复杂系统建模、制造系统信息集成、云计算和网络化制造等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进行相关数控装备、制造系统的规划、设计、研发以及应用维护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
(2) 制造装备智能测控技术
研究制造装备开发和高可靠性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信号检测、伺服控制及健康管理等理论和技术;开展复杂机电制造装备可测试性、可靠性、可维护性、高精度控制、冗余重构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并结合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大工程进行相关应用技术研究。
(3) 微纳制造技术
研究难加工材料、难加工零件和低刚度零件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微细激光加工、微细超声加工、微细电化学加工、微细电火花加工等技术的机理、工艺和关键问题,并研发相关的工业产品和配套的专用装备,以获得微米或纳米级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3 成员简介
(1) 张勤俭
张勤俭,博士,教授,所长。1972年3月生。200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在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参加工作,任所长助理,微纳加工实验室主任。2002.05-2004.06在清华大学精仪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5月转入北京交通大学工作。
长期从事超硬材料微纳特种加工技术的研究,作为副主编已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SCI收录5篇,EI收录12篇。曾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各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1项;作为骨干(排名第2)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新星”,2006年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和“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荣誉称号。拥有聚晶金刚石微纳加工领域7年的实践经验,开拓美国客户2个,主持研发了多种金刚石产品。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高能束及其他特种加工技术委员会委员,《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编委,百度百科学术委员会委员,《系统仿真学报》审稿专家,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兼职教授。
(2) 李建勇
李建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7月生。1986年天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北方交通大学车辆工程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院长。
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先进制造系统、机电装备自动控制及智能设计、优化理论等领域主持或参与1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铁道部、教育部等科研项目,主持开发了“高性能PCB钻孔机数控系统”(广东省项目)、“96头钢轨打磨列车打磨控制系统”(铁道部项目)等机电装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3项,出版4部国家规划教材及北京市精品教材。培养研究生40余名,1名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获2012年度两岸三地“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1994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机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机电工程》、《机械工程与设计》等学术刊物编委会委员。
(3) 蔡永林
蔡永林,博士,副教授。1968年12月生。200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流体动力机械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4从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留校工作。
长期从事复杂曲面零件数控加工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SCI收录2篇,EI收录5篇。主持和参加了20余项国家级、省部和横向项目。拥有自主研发的四坐标、五坐标自由曲面、直纹面离心叶轮和轴流叶轮数控编程软件,拥有五坐标高速鞋模数控编程软件。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机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等期刊的审稿专家。
(4) 徐文胜
徐文胜,博士,副教授。1992年6月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混合班、电机系。1995年6月硕士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自控系。1998年10月博士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CAD中心,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至2003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从事并行工程、网络化制造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2003至2006年在英国Cranfield University、Salford University、Kent University作为研究学者从事欧盟第六框架及英国联合信息技术委员会(JISC)资助的3个信息系统安全项目的科研工作。2006年12月加入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从事信息系统集成、网络化制造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2007年8月至10月在美国Texas Tech University计算机系SORCER实验室作为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与开发工作。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863”/CIMS基础研究项目,作为主要承担人完成多项“863”/CIMS重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5) 沈海阔
沈海阔,博士,副教授。2007年9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流体传动、机电一体化系统、航天器测控系统及铁路装备技术研究,对控制理论、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等技术具有深入的研究。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省部级航天军工项目多项,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铁道部重点项目、国家重点战略武器型号研制、国际海底区域研究开发等多项科研课题,均圆满完成承担的课题或课题正在顺利进行中。在《机械工程学报》等杂志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6) 曹宇男
曹宇男,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及理论。1998年至2002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02年至2009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所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1年于清华大学精仪系进行博士后研究。曾先后赴日本,美国、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及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5篇,EI检索11篇,主持和参与项目8项,其中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基于实时操作系统的嵌入式车床数控系统”获广州市2006-2007年度科学技术一等奖。
4 2012年研究所承担的主要项目
序号
项目级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起止日期
项目
负责人
总经费(万元)
1
国家级
M11A300030
云制造环境下基于SOOA的动态服务资源集成与协调管理的研究
2012.01-2015.12
徐文胜
60
2
省部级
M10D00030
大型养路机械关键技术研究——钢轨打磨列车打磨控制技术研究
2010.06-2012.12
李建勇
50
3
国家级
M12GY00041
整体叶轮五轴高效加工工艺研究
2011.01-2015.12
蔡永林
20
4
国家级
M11GY00120
大型复杂特种工件防热层自动喷涂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2011.03-2014.03
李建勇
300
5
国家级
50975031
金刚石微丝拉拔模具精密线抛光机理研究
2010.01-2012.12
张勤俭
30
6
省部级
M10GY00190
复合加工轨迹与工艺研究
2010.10-2012.12
蔡永林
30
7
省部级
M11GY00220
单元测试分配仪及模飞断电控制系统
2011.08-2013.08
沈海阔
42
8
省部级
M12C100010
气液并行驱动的同步控制技术基础机理研究(博士点基金)
2012.01-2014.12
沈海阔
4
9
省部级
M12GY00090
特装车天线性能分析系统
2012.03-2.14.03
沈海阔
95
10
省部级
M12GY00070
指挥信息动态路由验证开发平台
2012.04-2012.12
沈海阔
48
11
省部级
M12GY00200
CPCI及北斗导航信息处理系统
2012.05-2013.05
沈海阔
55
12
省部级
M12GY00170
激光导引系统综合测控平台
2012.08-2013.12
沈海阔
51.93
13
省部级
xxhz201202
金刚石导丝模微纳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2012.12-2013.12
张勤俭
10
14
省部级
BE2012134
太阳能硅片切割钢线拉拔模具微纳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2012.05-2015.05
张勤俭
320
15
省部级
M13C100010
基于GPU的离散规划单元速度前瞻策略及其并行化研究(博士点基金)
2013.01-2015.12
曹宇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