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主页 | 中文 | English |

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掌握机械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入学要求

在机械工程领域或相关工程专业取得学士学位后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职人员通过相应的入学考试等考核过程可攻读本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1.全日制工程硕士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0.75年,主要在校内完成。实践教学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可采用集中时间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不少于1年。

2.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学校,一般为第一导师;另一位导师为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和责任心强的技术专家。

四、研究方向

主要培养方向包括:

1.机械设计:学习和研究机械产品的现代设计方法,包括利用智能工程和优化理论与技术,实现设计活动的智能化、最优化和自动化;机器人机构学与机器人控制技术,包括结构学、运动学、动力学,机器人轨迹规划、机器人运动和轨迹控制的策略和算法。研究对象涉及并联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智能军用车辆等。

2. 机械制造:学习和研究机械产品的现代制造技术与方法,包括先进制造过程与系统、复杂零件造型多坐标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逆向工程技术,以及微纳特种加工技术。

3.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主要研究机电系统的各种控制方法、机械量及电量的检测方法、机电液执行元件的性能、液压伺服控制、电液比例控制、嵌入式系统与设备控制、系统集成与优化,系统工作结构设计、选择适宜的动力与传动装置、检测装置、控制器和微计算机,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和优化配置。应用数值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对机电系统进行空间干涉检验、模拟运行、动力强度校核和性能外观评价。

4. 材料工程:学习和研究材料先进加工技术与理论、材料成型数字模拟方法。包括材料制备、复合与材料热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材料表面科学、腐蚀、摩擦与磨损控制理论与技术、表面涂装与防护、表面强化与改性技术;材料的液态、半固态、液态模锻、塑性、焊接、烧结以及注塑成型的方法与技术以及成型过程的数字模拟等。

5. 汽车发动机:学习和研究汽车发动机设计、试验、分析等方面的问题。

6. 车辆工程:学习和研究方向为车辆结构设计与系统可靠性﹑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车辆振动噪声控制技术等。包括铁路车辆和城市轻轨车辆结构中的抗疲劳和防断裂设计,有限元技术及应用,结构动态测试与结构可靠性分析,车辆系统动力学,结构振动与噪声测试﹑仿真及控制技术等。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修最低学分为28学分,其中理论课程教学不少于20学分,实践性教学课程8学分。

本着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具体课程设置如附表1所示。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可以采取在校内或企业两种方式进行,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有明确的机械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一般应在第三学期进行实习检查,确定论文选题。

2.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与创新性。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

3.论文答辩等环节和要求

论文答辩一般应在第四学期末进行。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

七、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攻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聘请机械工程或相关领域的2名教授、副教授、高工或相当职称的专家进行评阅。答辩委员会一般由3—5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中非导师成员人数应至少为3人。

八、学位授予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企业实习和学位论文工作,提出学位申请,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获得本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证,并被授予本领域专业学位。
 

附表1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总学分不低于28分)
 
课程属性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基础理论类课程(6学分)
00000012
专业英语
32
2.0
 
≥4.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21008302
数值分析
32
2.0
 
 
21008304
数理统计
32
2.0
 
专业基础课
(4学分)
22006316
机械强度理论与方法
32
2.0
 
≥4.0
22006314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方法
32
2.0
 
22006312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32
2.0
 
22006318
工程测试与信号分析
32
2.0
 
专业选修课程(6学分)
 
22006319
数控理论与技术
32
2.0
 
≥6.0
24006385
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应用
32
2.0
 
22006313
高等机构学
32
2.0
 
24006321
计算机辅助曲面设计与制造
32
2.0
 
22006315
现代控制工程
32
2.0
 
22006317
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32
2.0
 
22006306
材料学原理
32
2.0
 
22006304
材料加工模拟与仿真
32
2.0
 
22006305
高等材料性能学
32
2.0
 
22006300
材料加工原理
32
2.0
 
22006310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32
2.0
 
24006331
振动噪声测试与控制
32
2.0
 
22006320
车辆系统动力学
32
2.0
 
24006327
现代车辆工程
32
2.0
 
24006328
列车牵引与制动
32
2.0
 
24006329
可靠性工程
32
2.0
 
22006329
高等内燃机原理
32
2.0
 
24006346
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
32
2.0
 
工具性和人文类选修课程(≥4学分)
23006300
文献综述
16
1.0
 
 
≥3.0
 
职业生涯规划
16
1.0
 
 
知识产权
16
1.0
 
 
 
补修课程
 
 
 
附注一
实践性课程(8学分)
23006301
前沿讲座
8次
2.0
 
 
 
 
机械工程专业实践
12周
6.0
 
附注二
 

备注:

对学术讲座选听的要求:参加8次以上由学校、学院或导师安排的学术活动,并作一次以上的学术报告。

对文献综述的要求:要求写出5000字以上综述报告,其中参考外文文献应在20篇以上。

附注一:对本科非本专业的研究生,应补修由导师指定的若干门专业主干课程。当本科非本专业的研究生较多时,可指定若干门主干课程集中开设。

附注二:第二学期开始,指导教师布置工作量和难度适中的科研任务,使用现有实验设备、软件,完成所布置的科研任务,或者学生参加生产实践活动,熟悉生产过程与生产管理模式,一年后撰写实习或实践报告。